7月的孟买证券交易所,交易大厅静得可怕。 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红得刺眼,外资单日净抛售13.31亿美元股票,相当于每分钟4.2亿美元资本逃离印度。
印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里,外汇储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,卢比贬值到84卢比兑换1美元的历史最低点。
2024至2025财年结束时,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净额仅剩9.49亿美元,比上一财年的100亿美元暴跌91%,实际月度数据更触目惊心:2025年5月,外资净流入仅3500万美元,连孟买富人区一套豪宅都买不起,同比暴跌98%。
外资撤离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。 韩国三星关闭了诺伊达工厂的生产线,裁员1100人;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把价值17亿欧元的设备论斤贱卖;美国私募巨头KKR三折抛售班加罗尔科技园股权。
印度工业联合会内部报告显示,72%的外企将“政策反复无常”列为头号噩梦,远高于基础设施不足的担忧。 大众汽车印度公司收到14亿美元天价税单,韩国起亚被追缴1.7亿美元税款。 一名在德里设厂的中国手机制造商透露:“投产三年后,印度税务部门开出的补税额超过初期投资的60%”。
政策“养肥再宰”的操作摧毁了外资信任。 过去十年超5000家外企遭遇印度政府追溯查税,欧洲车企甚至被追讨十年前“漏缴”的关税,面临28亿美元罚款。 富士康在2025年7月宣布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合作的半导体项目,这笔195亿美元的投资彻底泡汤。
美国福特汽车在2021年退出耕耘十年的印度市场,特斯拉因税收纠纷暂停销售计划。班加罗尔科技园区的巨幅“印度制造”广告牌在季风雨中斑驳剥落,而印度本土资本也在逃离,2025年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暴涨75%。
8月1日零时,美国海关系统自动更新税率表:印度输美商品关税从平均10%飙升至25%。 四个月前特朗普政府宣布这一政策时,印度谈判代表拉杰什·阿加瓦尔还寄望于豁免,但白宫最终拒绝让步。
当越南享受20%、印尼19%、日本15%的对美关税时,印度25%的税率已接近中国30%的水平。 特朗普公开将印度斥为“失去活力的经济体”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电视节目中宣称:“印度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角色”。
贸易谈判僵局的核心是农产品。 美国要求印度降低大豆、玉米和乳制品关税,但印度42%人口依赖农业生存,约7亿农民的生计碰不得。 乳制品更涉及印度教信仰的神圣性,让吃转基因饲料的美国奶牛产奶进入印度? 印度官员直言这“会激起民愤”。
让新德里难堪的是,特朗普多次公开邀功,自称“斡旋”促成了印巴停火,甚至宣称印巴冲突中“五架战机被击落”。 印度政府被架在火上烤:接受等于承认需要外人调停,否认又可能得罪善变的美国前总统。
7月24日,印度驻华大使馆官网悄然更新通知:即日起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申请。 这是自2020年3月暂停后的首次解冻。
北京观察人士注意到,这个时间点与美国关税大限仅隔一周。 签证政策带着明显的矜持:申请人需提交10万元银行存款证明,且必须亲自到北京、上海等指定城市的签证中心按指纹。 而在2020年前,中国游客只需在线申请电子签,三天内即可获批。
产业层面的松动更具实质意义。 7月28日,印度电子巨头迪克森科技宣布与中国龙旗科技成立合资公司,专注智能手机与汽车电子制造。
中方持股26%,这是五年来印度首次批准中资控股超过25%的科技项目。 政策转向源于产业链断裂的切肤之痛:2023至2024财年,印度电子元件进口超50%来自中国,总额达180亿美元。
封锁中国电子元件后,印度手机厂曾因零件短缺停产。 印度政府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在内部报告中直言:“想深入供应链,就必须与中国合作”。
几乎同一时间,青藏高原传来机械轰鸣。 7月19日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完成第一车混凝土浇筑。 这个总投资1.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,规划5座梯级电站,年发电量相当于三个三峡。
中国工程师采用“截弯取直+隧洞引水”方案,在8级地震带上建造800米级超高拱坝,纳米材料使大坝抗震能力提升40%。 无人机群吊运5吨重设备穿越塌方区,17米直径盾构机在墨脱公路开凿隧道,这些技术让《印度经济时报》自嘲:“我们连山体滑坡都应付不了”。
印度东北部地方官员称中国水电站是“悬在头上的定时水炸弹”,网民甚至叫嚣“用导弹炸掉大坝”。 但2022年印度东北部洪灾时,正是中国共享的水文数据帮助减灾。
作为回应,莫迪在7月底推出“万亿卢比计划”,宣布在藏南地区修建15座大坝,其中上桑朗水电站和埃托林水电站被赋予主权象征意义。 工程刚启动就遭当地村民抗议,政府调集19支军警分队镇压,并抛出35亿卢比(约2.9亿元人民币)的民生礼包收买人心。
边境基建的竞赛早已展开。 截至2025年6月,印度沿中印实际控制线新建4700公里道路、隧道和机场,主要集中在拉达克、北阿坎德、锡金和藏南地区。 拉达克的达布克-肖克-道拉特贝格奥尔迪公路全长255公里,将部队部署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。
边境道路组织的预算从2020年起连年增长,2022-23财年达12340亿卢比。 但2024年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坝溃堤时,当地官员竟将事故归咎于“螃蟹挖洞”,与中国的精准施工形成荒诞对比。
五年签证封锁期间,中国公民赴印签证从2019年的20万份锐减至不足2000份,跌幅99%。 中印直航航班自2020年起中断,旅客被迫绕道第三国中转,旅行时间增加300%,成本飙升40%。
与此形成反差的是:中国在2024年放宽对印度技术工人的商务签证限制,2025年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活动。 截至2025年4月,中国向印度公民签发签证超8.5万份,是同期印度对华签证量的25倍。
政策矛盾在关税领域尤为突出。 印度对进口整车征收超过100%关税保护本土产业,但零散件进口税率仅5%-15%。 这种扭曲导致越南Vinfast的生产线因关税争议陷入停滞。
法国烈酒集团保乐力加直接致信莫迪,警告税务纠纷阻碍新增投资。 而印度本土消费市场持续疲软:工厂产能利用率长期停滞在70%-75%,制造业就业占比仅12%,工薪阶层仅占劳动力20%。
新德里的旅行社开始重新印制中文宣传册,孟买的五星酒店擦亮“欢迎中国游客”的标语。 但10万元存款证明的闸门,泄露了信任裂痕的深度。
当雅鲁藏布江的混凝土坝体每日攀升,印度东北部的地方官员仍在会议室里争吵该由谁去监督村民安置。 资本撤离的电子轨迹与江河奔涌的水文数据,同时记录着两个邻国的五年冷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