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盛娱乐

注意!7月起这3种银行卡或“失效”,有钱也难取,快自查
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16:32 点击次数:181 你的位置:恒盛娱乐 > 产品展示 >

在日常生活中,银行卡早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。然而,近期银行的一系列“清卡”行动,却让不少人遭遇了困扰。就像我表姐,在银行排了半小时队,却被告知两张老银行卡即将销户,卡里的“私房钱”差点取不出来。从2025年7月开始,全国多家银行都在开展此类行动,许多人还未意识到,自己手中的银行卡或许已在“清理名单”之上。即便卡里有钱,也可能面临取不出的尴尬局面。

三类银行卡面临“作废”风险

很多人认为,只要银行卡里有钱,就不会被“封”或“作废”。但实际上,银行此次清理主要针对以下3种卡,无论卡内有无余额,只要符合条件,就可能被限制使用甚至销户。

1. “沉睡”的“睡觉卡”:邻居王大爷退休后,习惯留存多张银行卡,认为“分散存放更安全”。但他有一张卡连续两年未发生交易,结果银行直接发短信通知即将销户。通常,长期未使用的账户(连续2年无交易),即便里面还有几十块钱,银行也可能限制操作,甚至直接注销。更麻烦的是,有些卡需要本人前往柜台办理手续,否则钱就会被“卡住”,难以取出。

2. 数量超标的“冗余卡”:前阵子我爸和我妈也遇到类似情况。他名下有6张不同银行的储蓄卡,觉得多一张卡“用起来方便”。然而,7月银行严格清查,超出规定数量的卡直接被限制功能,必须去银行解释用途才行。一般来说,一个人最多可持有1张I类卡和5张II/III类卡,超出部分就会被清理。若确有特殊需求,需主动向银行申报,不然就可能面临“被动销户”。

3. 信息不全的“黑户”卡:一些老人早期办卡时,仅填写了名字和身份证号,未留存电话、照片、住址等信息。如今银行进行实名核查,资料补不全的卡,即便卡里有余额,也会被“冻结”或销户。特别是在2025年6月底前未核实信息的,7月起将直接面临“清理”。

自查与应对方法

既然了解了哪些银行卡可能面临问题,那么该如何自查并解决呢?以下是一些实用操作。

1. 查清名下银行卡数量:别怕麻烦,可直接通过“云闪付”APP查询自己名下所有银行卡,查看是否存在“长期未用”的情况。同时,有些银行会在手机银行、微信银行弹窗提醒,千万不要忽略这些提示。

2. 激活“睡眠卡”:只要在规定时间(例如8月底前),对睡眠卡进行一次存取或转账操作,哪怕金额只有一分钱,银行就会认定该账户为“活跃账户”,从而避免被销户。如果想保留某张卡,就尽快进行一笔交易,哪怕在超市刷卡消费也行。

3. 处理超量账户:若确实需要使用多个账户,比如将理财、家用账户分开管理,可前往银行柜台或通过手机银行进行“合理性登记”,也就是向银行“做个声明”。只要理由充分,银行不会强制销户。对于不用的卡,建议趁早注销,既省事又能节省管理费。

4. 补全卡信息:别嫌麻烦,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,前往最近的银行网点补全信息。部分银行支持通过手机银行自助补录,进入“账户管理”-“实名信息更新”即可办理,几分钟就能完成。

5. 警惕诈骗:需要提醒的是,此次“清卡”行动不会收取任何费用,银行也绝不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索要验证码、密码。若遇到此类情况,应直接挂断电话,因为十有八九是诈骗。

重视账户管理,守护资金安全

其实,银行这轮清理行动也是为了保障我们的账户安全。如今电信诈骗猖獗,许多闲置、长期未用的银行卡容易被黑产利用,所以银行才采取严厉措施。但如果平时对自己的账户不够关心,真有可能出现几百块甚至几千块被“锁”在卡里,急需用钱时却取不出来的情况。

我们辛苦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,银行卡不能只是“放着不管”。每年定期对账户进行检查、适当进行交易操作,并及时更新信息,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血汗钱。千万别让存款“沉睡”,更别等到急需用钱时才发现卡虽在,钱却无法动用,那时后悔就晚了。

赶紧查查自己的银行卡,如有问题及时处理,牢牢保住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让生活更踏实。 #银行卡清理 #账户安全 #金融知识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