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邪门不?咱村东头的张叔,前些年日子紧巴得叮当响,干啥啥不顺,喝凉水都塞牙缝。可这两年呢,人家那日子就像灶膛里添了柴——越烧越旺!家里盖了小楼,儿子娶了贤惠媳妇,连走路都带风。村里人都说:“老张这是撞大运了!”可张叔自个儿抿口茶,悠悠一句:“啥大运?老天爷赏饭,也得看你接不接得住那‘碗’啊!就两条老理儿,悟透了,日子自然就顺溜了。”
这第一条天机,就叫“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,不舍不得”。
人呐,天生一副小算盘,总怕自己吃了亏,恨不能把天下的便宜都占尽。可你越怕吃亏,那亏啊,它偏偏绕着你走吗?我看它像影子,甩都甩不掉!那些真有福气的人,心里头明镜似的:福报这东西,它不是天上掉馅饼,得靠你自个儿“舍”出来——舍得越多,存下的“福本”就越厚。
啥意思?你看那江河湖海,为啥能成其大?不就是因为甘居下位,容纳百川嘛!这就好比咱自个儿开垦的“福报银行”——你往里头存的是啥?存的是善意,是帮衬,是关键时刻的退让。存得越多越踏实,等哪天你遇到个沟沟坎坎,银行里的“福本”才能给你生利息,帮你渡难关。这道理,老祖宗早就点透了: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”。
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早年开米店,每次卖米前都默默把米里的秕谷、砂石一粒粒挑干净。客人买一斗米,他总悄悄多添上一小捧。你说他傻?他舍的是小利,得的却是人心和金字招牌。这买卖做得,路越走越宽!
还有咱身边那些混得开的明白人,心里都揣着本“人脉账”。今天帮人搭把手,明天替人解个围,好像“亏”吃了不少。可等他们自己真遇到难处了,嘿,四面八方伸过来的援手挡都挡不住!为啥?人家那“福报银行”里存得厚实着呢!《菜根谭》里那句“路径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时,减三分让人尝”,说的就是这个理儿。肯舍,肯让,路才宽,福才深。
这第二条天机,叫“事缓则圆,人缓则安”。
这世道快得跟陀螺似的,啥都讲究个“立竿见影”。可你瞅瞅那些火急火燎的,有几个能把事儿办得漂亮?煮粥讲究文火慢炖,事儿要想成,也得靠一个“缓”字。越是大福气临门的人,越懂得“等一等”的智慧——这不是懒,是让时机熟透,让浑水澄清。
急啥?一急,脑子就乱成一锅粥;一乱,准出错。古人讲“静为躁君,重为轻根”,老祖宗太懂这“缓”字的分量了。心能沉下来,像潭深水,才能把事儿的根根梢梢看得真真切切,那叫一个洞若观火。
我有个远房表叔李,在镇上做点小工程。有年夏天,接了个急活,屋顶要赶在大雨前修好。工人们顶着毒日头,汗流浃背地抢工。眼看乌云压顶,领头的急吼吼要铺最后那层防水油毡。李叔呢?他蹲在屋檐下,卷着旱烟,硬是叫停了:“都下来,喝口水,歇一刻钟。”大伙儿不解,可一刻钟后,神奇的事发生了:原本被晒得滚烫、软塌塌的油毡,温度降下来后,铺上去严丝合缝,后来那场暴雨愣是没渗进一滴水!李叔常说:“火候不到,硬揭锅盖,饭准夹生。缓一缓,老天爷都帮你!”
再想想那些谈判桌上,剑拔弩张眼看就要谈崩的时刻,真正的高手往往会提议:“这事儿,要不咱都回去再琢磨琢磨?”就这一“缓”,让烧昏的头脑降了温,让堵死的路透出光亮。事缓一缓,常能逢凶化吉;人缓一缓,方能行稳致远。
这两条天机,表面看着一个讲“动”——要舍;一个讲“静”——要缓,其实骨子里是一股劲儿!“舍”是打开心量,往你的福缸里注水;“缓”是稳住心神,让那浑水沉淀变清。 一个向外拓宽边界,一个向内凝聚力量。双管齐下,福报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。
张叔的顺溜日子,不正是这么来的?当年邻居家娃上学缺钱,他二话不说把给儿子攒的彩礼钱挪出一部分;自家生意遇到坎儿,别人劝他降价硬拼,他偏要稳一稳,耐着性子琢磨出个新门道。这一“舍”一“缓”,如同给命运的车轮悄悄垫上了两块最牢靠的垫木。
说到底,福气从来不是无根浮萍,它扎根于你每一次清醒的付出与耐心的沉淀里。 这尘世纷扰,多少人被眼前得失迷了眼,被一时输赢乱了心?殊不知,真正的大福报,属于那些懂得在喧嚣中安静“舍”、在急流处智慧“缓”的明白人。
舍得下小利,方赢得来大道;沉得住心气,才等得到花开。老天爷的饭碗递过来了,就看你能不能稳稳接住这两条老祖宗传下的天机了——碗里有乾坤,端稳了,日子自然越过越顺溜!